牛肉冷藏库存放是保障牛肉品质、延长保鲜期的关键环节,需严格把控环境参数、预处理流程、存储管理等多个方面,以下是具体的关键要求:
一、冷藏库环境参数的精准控制
牛肉冷藏的核心温度需控制在 -1℃~4℃,其中鲜肉短期存储(1-7 天)建议维持在 0℃~1℃,此温度能最大限度抑制微生物繁殖(如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等),同时减缓肉品的氧化和酶解反应。库内温度波动必须控制在 ±0.5℃以内,避免因温度骤升导致肉品表面结露,引发霉菌滋生或细菌大量繁殖。若存储期超过 1 周,可适当调低至 - 1℃~0℃,但需避免低于 - 2℃,防止肉品局部冻结影响口感。
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%~90%。高湿度可减少牛肉水分蒸发,防止肉表面干缩、硬化(俗称 “干耗”),维持肉品的鲜嫩度和重量。若湿度不足(低于 80%),可在库内放置盛水容器或启动加湿器;若湿度过高(超过 95%),需加强通风排湿,避免肉品表面滋生霉菌。
二、牛肉入库前的预处理规范
新鲜牛肉需先经过冷却排酸处理:在 0℃~4℃环境下放置 24~72 小时(根据部位不同调整时间,如牛里脊需 48 小时,牛腩需 72 小时),使肉中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,降低肉的酸度,同时让肌肉纤维软化,提升口感和营养价值。未经过排酸的牛肉直接冷藏易出现肉质僵硬、异味等问题。
还需要去除牛肉表面的血污、筋膜、脂肪碎屑及可见污染物,用洁净的冷水快速冲洗后沥干水分(避免长时间浸泡导致营养流失)。修整后的牛肉需在 2 小时内送入冷库,防止在室温下(超过 10℃)滋生细菌。
三、包装与码放要求
采用透气性好、耐低温的食品级包装材料,如聚乙烯薄膜袋(厚度 0.08~0.12mm)、真空包装袋或透气托盘 + 保鲜膜组合。真空包装可隔绝氧气,抑制氧化和需氧菌生长,延长保鲜期(较普通包装延长 3~5 天),但需确保包装无破损,避免漏气导致肉品变质。
禁止使用有异味、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包装,防止有害物质迁移污染牛肉。
牛肉包装后应分层码放在带网格的托盘上,托盘离地高度不低于 10cm,离墙、离顶均保持 30cm 以上距离,确保冷气能在底部、侧面和顶部自由流通。
不同部位、不同加工状态(如鲜肉、分割肉、冻转鲜肉)的牛肉需分区码放,并有清晰标识(包括入库日期、保质期、部位名称等),避免交叉污染和混淆。堆叠高度不超过 3 层(以 5kg / 包为例),防止底层牛肉受压变形、汁液渗出。
四、存储期间的管理要点
严格遵循 “先进先出”(FIFO)原则,按照入库日期排序,优先出库存储时间较长的牛肉,避免因存储过久导致品质下降。短期存储(≤7 天)的牛肉需在保质期内出库,超过 10 天未出库的需重新评估品质,不符合标准的禁止流入市场。
冷藏库内严禁存放其他有强烈异味的食品(如鱼类、洋葱、大蒜)或化学物品,定期用臭氧发生器进行空气消毒(每周 1 次,每次 2 小时,消毒时需清空库内人员),消除残留异味和微生物。
五、特殊情况处理
若遇突发停电,需立即关闭冷库门减少冷气流失,同时启用备用发电机(确保制冷系统在 2 小时内恢复运行)。若停电超过 4 小时,需对库内牛肉进行重新评估,温度超过 8℃且持续 2 小时以上的肉品需快速处理(如急冻或销毁)。操作人员进入冷库前需更换洁净的工作服、鞋靴,工具(如叉车、刀具)需每日用 75% 酒精消毒,避免将外界细菌带入库内。
通过严格执行以上关键要求,牛肉在冷藏库中的保鲜期可延长至 10~15 天,且能有效保持其色泽、口感和营养价值,为后续加工、运输和销售提供可靠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