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和顺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!

当前位置:首页 >>新闻动态>>行业动态

低温医药冷库温度设置的关键要点

在医药行业,低温医药冷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药品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,低温医药冷库的温度设置成为了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。

一、依据存储品类明确基准温度

不同医药产品对存储温度有刚性要求,需根据品类精准设定:

冷藏药品:如疫苗、血液制品等,通常需在 2℃ - 8℃范围内,且波动幅度需控制在 ±1℃内,避免温度骤升骤降导致药品变性。

冷冻药品:部分生物制剂、特殊疫苗需在 - 20℃以下存储,常见设置为 - 20℃ - -30℃,需确保温度持续稳定,不得高于 - 18℃。

深低温存储:如某些干细胞、基因工程产品,需在 - 80℃甚至更低温度(如液氮环境),这类冷库需配备专用超低温制冷系统,温度波动需控制在 ±2℃内。

二、严格遵循国家法规与标准

需以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》(GSP)及《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温控设施设备验证指南》为核心依据:

明确规定冷库温度需 24 小时连续监测,记录间隔不超过 30 分钟,设置的报警阈值需严于实际存储温度范围(如 2℃ - 8℃的冷库,可将报警上下限设为 1℃和 9℃)。

新建或改造冷库前,必须完成温度分布验证,确保库内各区域(包括角落、货架顶层 / 底层)温度均符合设定要求,验证数据需留存至少 5 年。




三、控制温度波动与均匀性

制冷系统选型:采用变频压缩机及多组蒸发器,通过精准调控制冷量减少温度波动。例如,在 2℃ - 8℃冷库中,当温度接近上限时,系统自动降低制冷功率,避免过度降温。

库体设计优化:保温板厚度需达 150mm 以上(聚氨酯材质,密度≥40kg/m³),减少外界热量渗透;合理布局冷风机位置,避免出风口直吹药品,同时通过导流板使冷空气均匀循环,库内各点温度差需≤2℃。

避免频繁操作影响:设置缓冲间及风幕机,减少开门时的冷热交换;单次开门时间不超过 30 秒,日均开门次数需控制在规定范围内(通常≤10 次 / 天),必要时采用快速卷帘门。

四、建立多级温控保障机制

双重监测系统:安装独立于制冷系统的温度监测仪(精度 ±0.5℃),同时配备备用传感器,确保数据真实可靠。

应急温控措施:配备备用制冷机组及不间断电源(UPS),断电后可维持至少 8 小时的稳定温度;设置温度应急预案,当温度超限时,自动启动备用系统并向管理人员发送短信、声光报警。

五、结合存储周期动态调整

短期周转药品(存储≤7 天)可按常规温度设置,但需加强监测频次;长期存储(如超过 3 个月)的药品,建议将温度设置在区间中值(如 2℃ - 8℃的冷库设为 5℃),降低波动风险。

对于季节性温差大的地区,夏季需提前预冷库体,冬季需做好库体防冻(尤其地面及制冷管道),避免环境温度剧烈变化影响库内稳定性。

六、定期校准与验证

温度传感器需每年由法定计量机构校准,确保测量精度;冷库投入使用后,每年至少进行 1 次全面的温度分布验证,当库内布局、设备维修后需重新验证。

日常运营中,通过模拟极端条件(如断电、开门 1 小时)进行挑战性验证,评估冷库的保温性能及应急能力,确保极端情况下温度仍能维持在安全范围。

官方微信